“今天吃的鸡肉、酸菜汤、炒玉米、平菇肉片,好丰盛,好好吃!”9月9日中午,涪陵十四中教育集团涪州中学(以下简称“涪州中学”)食堂内,初一学生江梦涵指着餐盘里的饭菜,兴奋地与同学分享。这样充满幸福感的场景,如今在涪陵区各中小学校园里已成常态——自今年春季学期起,涪陵区教委在全区中小学全面推行“校园餐周带量营养食谱”,在不增加经济负担的前提下,推动校园餐实现从“吃得饱”到“吃得营养、吃得健康”的提质升级。
数字化赋能
营养搭配有了“精确标尺”
“过去食堂做饭,厨师多凭经验估算食材用量;现在有了食堂数字化管理平台(学校食堂管理云平台),每道菜的用料和营养都能精准把控。”谈及食谱升级,涪州中学党总支书记颜华给出直观对比。打开学校食堂管理云平台的膳食营养界面,一份周带量营养食谱清晰呈现:每餐标配三荤两素一汤,每日三餐不仅列明菜品名称,更标注了精确到克的食材用量——以当日午餐的粉蒸排骨为例,食谱明确标注土豆93克、猪小排130克,让“营养”不再是模糊概念。
展开剩余73%食堂工人清洗蔬菜
为让营养标准落到实处,学校专门成立膳食委员会,全程参与食谱制定与监督。颜华介绍,食谱制定需经过“厨师初拟—膳食委员会指导—营养师分析修改”的规范流程:食堂厨师先在膳食委员会指导下拟定初步菜单,再交由专业营养师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营养均衡性分析与调整,确保每一份菜品都贴合学生成长的营养需求。
学生在食堂用餐
家校社联动
共守校园餐“安全防线”
校园餐的品质,离不开多方参与和监督。涪陵区各学校积极搭建“家校共育”桥梁:家长代表可随时进入食堂,通过查看采购记录、观摩烹饪过程、参与试餐评价等方式,直观了解校园餐制作全流程;学生也能定期参与菜谱反馈,提出口味偏好与改进建议,让食谱既营养又“对味”。
为推动“周带量营养食谱”有效落地,涪陵区构建起多部门协同的保障体系。区教委联合市场监管部门,对学校食堂食材采购、储存、加工等关键环节开展不定期抽查,严把食品安全关;同时组织全区食堂厨师及管理人员开展专项培训,从食材处理、烹饪工艺到分量控制,逐一细化操作标准,确保食谱执行不走样。
食堂厨师在炒菜
在提升餐品口感与特色上,涪陵区着力打造“涪膳匠造·校园鲜厨”校园餐品牌:通过“送厨到校”专项培训,持续提升食堂厨师专业技能;依托区食育教育工作室,结合带量食谱研发新菜品——如“虾仁蒸蛋”等高蛋白、低脂肪餐品,因“嫩滑可口、营养均衡”收获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,让科学营养的校园餐成为师生喜爱的“舌尖美味”。
学生自主打饭菜
食育融课堂
培育健康饮食观念
除了优化餐食本身,涪陵区还将食育融入素质教育体系,以多元活动培育学生健康饮食观念。每年围绕“世界粮食日”“520学生营养日”等节点,全区中小学开展“浪费可耻、节约为荣”主题教育活动,通过宣传栏、黑板报、主题班会等形式,强化学生粮食安全意识;部分学校还创新举办“亲子食育”活动,让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食品制作,在互动中深化健康饮食认知,进一步凝聚家校共育合力。
学生在食堂用餐
如今,涪陵区以“周带量营养食谱”为核心抓手,已逐步构建起“科学配餐—家校共育—安全保障”的校园餐饮管理闭环。这场校园餐的“提质升级”,正用实实在在的“食”力行动,守护着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。
点亮
和
发布于:北京市华丰金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