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贝预制菜事件虽已偃旗息鼓,但这场风波对西贝的影响却远未消散。曾经人声鼎沸的门店如今少了往日的热闹,除了一批非西贝不可的铁粉仍在坚守,更多路人顾客已悄然将西贝从日常餐饮选择中移除。这场由预制菜引发的信任危机,让西贝不得不直面人气与销量双双下滑的严峻现实。
为扭转颓势,西贝在菜品制作方式上展开多轮调整。比如,9月20日起燕麦小米粥改为门店现熬,让顾客能亲眼见证粥品的现煮过程,9月25日开始羊肉串与烤羊排开始采用现切、现串、现烤、现煮的全流程现制等。这些调整均针对此前争议最大的预制菜使用问题,试图通过“现制”标签重建消费者信任。
然而,这些调整似乎并未完全奏效。多数消费者并不关注西贝在菜谱上的具体改动,一旦“预制菜”的负面标签形成,便难以轻易撕下。尤其当舆论风暴席卷而来时,消费者对品牌的固有认知往往比事实更具影响力。
为打破僵局,贾国龙祭出堪称中国餐饮史上罕见的“撒钱”大招。9月24日至10月8日期间,顾客到店消费即可按人头获得100元代金券。
展开剩余71%注意,是来一个人给一张券,不是一家或一桌就发一张券,如三口之家去西北餐厅就餐,能领取三张100元的代金券。以西贝人均消费百元计算,三口之家下次消费约300元时,三张代金券几乎能抵扣全部费用,相当于免费吃一顿。
此举迅速被“薅羊毛”爱好者开发出各种创意玩法。有人在小红书分享以几元馒头换取百元代金券的案例;有家庭消费不足20元却领取数百元代金券;更有上班族下班后买个干点当早餐,五分钟内完成消费并领取代金券。
为了验证西北大招的真实性,小编去位于住址附近的西北试了下,两人一共点了不到50元的食品,结账后获得了两张100元的代金券。
与此同时,我发现十分钟内就有多位顾客以不足10元消费获取100元代金券,形成独特的“薅羊毛”景观。这还是在当日晚间,早已过了传统饭点,午餐和晚餐高峰期,可能会有更多来“薅”代金券的顾客吧。
西贝选择十一长假期间推出该活动,显然经过精心考量。节假日本就是餐饮消费旺季,通过代金券引流制造排队效应,既能向外界传递“西贝未倒”的信号,又能利用从众心理吸引更多顾客。代金券严格限定堂食使用,明确排除外卖场景,核心目标就是重塑门店的烟火气与人流量。
这种“赔本赚吆喝”的策略能否奏效?从消费者心理分析,尽管西北被诟病预制菜卖得贵,但卫生状况在连锁餐饮品牌里绝对算是翘楚,甚至被业内公认为连锁餐饮卫生标杆。当消费者能以五折、三折乃至更低折扣享受安心餐食时,“占便宜”的心理自然会占据上风。
有人质疑负面形象已根深蒂固,代金券难以扭转口碑。我们可以参考美团案例,长期以来的形象不怎么好,但当其推出大额补贴时,消费者仍会因实惠选择使用。人性从来如此,当实际利益触手可及时,过往的不满往往会被搁置。
可以预见,未来一个月里西贝的人气大概率会因“撒钱”发代金券策略而恢复,部分门店将出现排队等位现象。只要人气回升,且贾国龙不再发表争议性观点,随着时间推移,“预制菜”事件的影响将逐渐淡化。
维持现有规模或许不难,但若想重现扩张态势,西贝仍需在品质、价格与消费者信任之间找到更稳固的平衡点。
西贝最终能否真正走出阴霾,既取决于代金券引流的短期效果,更取决于其能否在预制菜争议后重建更坚实的品质承诺与价格逻辑。代金券可以引来顾客,但真正留住人心的永远是餐桌上那碗现熬的燕麦小米粥的温度,与顾客心中那份“值得”的笃定。
以上纯属个人观点,欢迎关注、点赞,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!
发布于:上海市华丰金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